東北師范大學參加2023海交會之海內外青年科技人才招聘會暨海外優(yōu)青人才項目交流對接會,歡迎海內外青年博士人才、博士后及緊缺專業(yè)碩士人才報名參會,與東北師范大學現場交流。
1. 參會時間及地點
活動時間:
12月22日(周五)10:30-17:00
12月23日(周六)9:00-16:00
活動地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D區(qū)18.2館(廣州市海珠區(qū)閱江中路380號)
2. 報名通道:點擊立即報名
本次招聘會不收取參會人才任何費用。
3. 入場方式:
應2023海交會官方要求,參會人才進場需提交入場申報,為預留申報時間,參會人才需在
4. 活動咨詢
人才報名后請務必微信添加客服老師,便于掌握最新活動及招聘信息。
(博士請?zhí)砑印靶「呃蠋煛?,碩士請?zhí)砑印瓣懤蠋煛?,添加微信請備注“姓?/span>+學歷+專業(yè)+畢業(yè)院校+2023海交會”,后續(xù)我們將邀請您加入活動交流群)
一、崗位設置:
1.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
2.全職博士后
東北師范大學誠邀全球海內外青年英才依托申報,期待來校治學深造、執(zhí)教育人,攜手共譜東師華章!
二、申報條件:
1、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
基本條件:
1.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guī),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自覺踐行新時代科學家精神
2.出生日期在1984年1月1日(含)以后
3.具有博士學位
4.研究方向主要為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等
5.在取得博士學位后至2024年3月15日前,一般應在海外高校、科研機構、企業(yè)研發(fā)機構獲得正式教學或者科研職位,且具有連續(xù)36個月以上工作經歷;在海外取得博士學位且業(yè)績特別突出的,可適當放寬工作年限要求
6.取得同行專家認可的科研或技術等成果,且具有成為該領域學術帶頭人或杰出人才的發(fā)展?jié)摿?/span>
7.申請人尚未全職回國(來華)工作,或者2023年1月1日以后回國(來華)工作。獲資助通知后須辭去海外工作或在海外無工作,全職回國(來華)工作不少于3年
限定要求:
執(zhí)行中央有關部門關于國家科技人才計劃統(tǒng)籌銜接的要求。同層次國家科技人才計劃只能承擔一項,不能逆層次申請
2、全職博士后
1.國內外知名大學取得博士學位(應屆博士畢業(yè)生)不超過3年
2.年齡一般不超過35周歲
3.具有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隊協作精神,扎實的研究基礎和較強的科研能力
三、支持政策:
1、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
(一)科研經費足額配套
1.資助強度:200-600萬元
2.資助期限:首期3年
(二)薪酬待遇地域領先
1.享受高額安家補貼:
申領國家一次性生活補助50萬元;
認定吉林省人才政策3.0版C類引進人才安家補貼70萬元
享受學校海外優(yōu)青引進人才安家補貼150萬元
2.年薪55-75萬元
3.“雙一流”建設學科可報學?!耙皇乱蛔h”,獲批后額外支持
4.享受長春市高層次人才稅收獎勵政策
2、全職博士后
1.每年15-35萬元薪酬。
2.優(yōu)秀者可直聘教師崗位,入校后根據崗位提供房補、安家費及科研啟動經費。并可獲得學校青年人才重點培育支持。
系列政策保駕護航:
1.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可聘至教授崗位,授予博士生導師資格,保證招生指標
2.未獲批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項目人選另有崗位待遇支持
3.成長性評價,長周期評價,個性化評價
4.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海外)根據引進人才配偶興趣及特長在全校范圍內協助解決工作
5.國內知名的附屬幼兒園至附屬高中的一站式頂尖教育資源
6.配備優(yōu)越的科研環(huán)境,根據聘用崗位和學科特點提供充足的科研啟動經費。
7.提供“吉享卡、吉健卡”,在人才落戶、安家補貼、住房及租房補貼、就醫(yī)出行、省內旅游、個稅獎勵等21方面享有吉林省、長春市優(yōu)待政策
學校簡介:
東北師范大學于1946年建校,學校秉承“強師報國,求實創(chuàng)造”的東師精神,努力向世界一流師范大學建設目標邁進,建校70余年,形成了“為基礎教育服務”的鮮明辦學特色,被譽為“人民教師的搖籃”。1996年9月成為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4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設立研究生院。2007年,入選國家教師教育“985工程”優(yōu)勢學科創(chuàng)新平臺建設高校。2017年9月,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
一、學科特色鮮明
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世界史、化學、統(tǒng)計學、材料科學與工程6個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入選數量位列全國第19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學原理、世界史、細胞生物學、生態(tài)學5個國家重點學科。在教育部學位中心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A類學科6個(其中A+學科1個)、B類學科15個。
二、培養(yǎng)體系健全
設有21個學院(部),學科專業(yè)體系覆蓋12個學科門類,其中本科專業(yè)82個,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yè)建設點46個、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yǎng)計劃2.0基地3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3個,博士專業(yè)學位類別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4個,碩士專業(yè)學位類別25個;自1991年首個生物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設立至今,學校共設有2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累計招收博士后科研人員970余人。
三、平臺優(yōu)勢突出
四、服務水平一流
專業(yè)的服務團隊、完整的制度保障、一對一的服務質量、綠色通道式的服務體驗。
全程協助申報國家海外優(yōu)青項目,并長期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開通“綠色通道”,隨報隨議,高效快捷。
五、人才培養(yǎng)卓越
建校70余年來,學校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強師報國,求實創(chuàng)造”的東師精神,共為國家培養(yǎng)輸送各級各類畢業(yè)生30余萬人,一大批優(yōu)秀人才在教育領域脫穎而出,如攻克世界著名數學難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包頭九中教師陸家羲、感動中國的支邊教師馮志遠、全國模范教師郭力華、全國教書育人楷模史寧中、高夯和竇桂梅、全國十杰教師馬憲華等。同時也培養(yǎng)了以著名生態(tài)學家鄭光美院士、地理學家劉興土院士、物理學家孫昌璞院士、光電功能材料學家劉益春院士、作家張笑天等為代表的各類人才。東師人“信念堅實、學識扎實、為人樸實、作風踏實”的“四實品格”得到社會廣泛認可。
更多招聘安排,請點擊→高校人才網2023招聘活動總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