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大學李博聞教授課題組、蒙翠玲教授課題組2025年誠聘博士后–光電信息工程、光學工程、物理學、材料科學等相關專業(yè)

1. 在國內外獲得博士學位,品學兼優(yōu)、身體健康;年齡一般在35周歲及以下,特別優(yōu)秀者可適當放寬 (我們更看重能力,而不在乎年齡)
2. 具有較強科研能力和良好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對崗位研究方向感興趣
3. 在以上方向1或方向2有較為豐富的研究經歷 (只要您具備光學背景,便非常歡迎您聯(lián)系我們,作進一步了解)
1. 工作單位:電子科技大學,工作地點在四川省成都市電子科大清水河校區(qū)
2. 資助標準為 30-35萬/年, 若入選“博新計劃或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年薪40萬+)
3. 提供博士后公寓(免租金)或租房補貼
4. 享受學校教職工子女入園入學政策,享受四川省博士后子女擇校政策
5.在站期間可以申請職稱評審
6.鼓勵和支持博士后在站期間到國外開展合作研究
7.優(yōu)秀者可聘任為學校教師(如申請電子科大“百人計劃”,學院研究崗位等)
8. 具體的待遇面談 (我們將竭力提供您一個非常有競爭力的薪資?。?/span>
電子科技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重點建設的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2017年進入國家建設“世界一流大學”A類高校行列。
李教授的個人主頁:https://faculty.uestc.edu.cn/libowen/zh_CN/index/472690/list/index.htm
蒙教授的個人主頁:https://iffs.uestc.edu.cn/info/1116/3126.htm
https://yjsjy.uestc.edu.cn/gmis/jcsjgl/dsfc/dsgrjj/21063?yxsh=21
頻梳傳感實驗室(Frequency comb sensing Lab)由國家級青年人才李博聞教授擔任負責人。主要依托 “信息與通信工程”雙一流重點學科,是光纖傳感與通信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由IEEE/OSA/SPIE Fellow、CJ學者、杰青饒云江教授領銜,擁有多位國家級青年人才,在光纖頻率梳及其應用領域積累深厚,具有較大國際影響力,承擔了包括重大重點項目在內的多項國家、部委、國防和業(yè)界的研究課題,總經費超過1億元。在《Nature》、《Nature Phot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等知名期刊發(fā)表超過400篇研究論文,獲得了多項國家、國防和省部級科研獎勵,搭建了C+L波段光纖激光頻率梳、微腔集成頻率梳的2類6種樣機,開發(fā)了uDAS、uLOFS等一系列性能卓越、國際領先的光纖傳感系統(tǒng),先后與華為、中天、之江實驗室和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全方位合作,實現(xiàn)了多項技術的應用推廣和成功產業(yè)化。
頻梳傳感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光纖單腔雙頻梳、微腔頻梳、基于光頻梳的光纖分布式傳感與氣體傳感。現(xiàn)有博士生三名,碩士生7名,本科生三名。實驗室與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德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以及國內多所一流大學具有密切合作。課題組學術氛圍嚴謹、民主、開放,氛圍活躍,關系融洽,以解決領域核心痛點、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為導向,誠摯歡迎各位有志之士加入。
液晶拓撲光子學實驗室(Lab of Liquid Crystal Topological Photonics)成立于2023年,由國家級青年人才蒙翠玲教授擔任負責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液晶拓撲超結構、拓撲結構與光相互作用、粒子組裝與光操控、液晶彈性體與仿生體、新型結構色與顯示。現(xiàn)有博士后兩名,博士生兩名,碩士生3名,科研助理1名,本科生1名。目前課題組同時開展基礎和應用兩個方向的研究,與香港科技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德分校、南洋理工大學、南京大學、南京郵電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山大學、深圳大學等多個海內外高校具有非常密切的合作。課題組學術氛圍自由、濃厚,研究方向以興趣為主要導向。誠摯歡迎各位志同道合、愿吃苦耐勞的研究人員一同加入,共同營造有創(chuàng)新力和活力的科研團隊。
團隊代表性成果1.Topological Steering of Light by Nematic Vortices and Analogy to Cosmic Strings, Nat. Mater. 2023, 22, 64-72. (IF = 47.646) 2. Emergent Dimer-model Topological Order and Quasi-particle Excitations in Liquid Crystals: Combinatorial Vortex Lattices, Physical Review X 2025, accepted. (IF=15.76) 3. Ultra-stable Cholesteric Smart Window Triggered by Instantaneous Mechanical Stimuli, Nano Energy 2021, 85, 105976. (IF = 19.069) 4. Normally Transparent Tribo-induced Smart Window, ACS Nano 2020, 14(3), 3630-3639. (IF = 18.027) 5. Strong Linearly Polarized Photoluminescence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from Azobenzene Dye Functionalized Halide Perovskite for Display Application, Adv. Opt. Mater. 2020, 8(7), 1901824. (IF = 10.05) 6. Normally Transparent Smart Window with Haze Enhancement via Inhomogeneous Alignment Surface, Liq. Cryst. 2018, 46 (3), 484-491. 7. Optical Rewritab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without a Front Polarizer, Opt. Lett. 2018, 43(4), 899-902.
李博聞教授,電子科技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青年人才。2017年博士畢業(yè)于香港大學,2018年至2022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德分校從事博士后研究。近年來以超快光學計量為特色研究手段,揭示了若干頻梳瞬態(tài)動力學機理,研發(fā)高能單腔光纖雙頻梳架構。作為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Optica》等期刊發(fā)表論文20余篇。榮獲2022全球唯一的超快光學青年獎Couillaud Prize,持有美國發(fā)明專利4項,在美國合作創(chuàng)立Poseidon Photonics有限公司,研發(fā)小型化高能雙頻梳系統(tǒng)。擔任Frontiers客座編輯,以及OSA,IEEE旗下7個權威期刊審稿人。
蒙翠玲教授,博士生導師,2023年入選國家青年人才,液晶拓撲光子學課題組負責人。中國物理學會終身會員 中國光學學會高級會員。2020年博士于香港科技大學,在先進顯示與光電子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深耕光重構取向技術,入選港科技國重實驗室的核心研究成果兩項。之后前往了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德分校(原子光學物理全美第一)的物理系深入研究了極具前沿性的可重構拓撲超結構,為多元、動態(tài)并且精準的光孤子調控打開了新的大門。如:針對沉浸式虛擬現(xiàn)實顯示-大角度光場偏轉的關鍵問題,在以最小光程原理出發(fā)的拉格朗日方法和哈密頓方法的理論模型模擬基礎上,構建了以精密拓撲超結構為特色的軟光子晶體,領域內率先實現(xiàn)了光孤子束從0°到360°偏轉的多元化精準調控,為虛擬現(xiàn)實、光子芯片等應用提供創(chuàng)新器件。迄今為止,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在Nat. Mater.、Phys. Rev. X、Nano Energy、ACS Nano、Adv. Opt. Mater. 等國際一流學術期刊以及旗艦會議上發(fā)表文章30余篇。研究成果多次受到國內外專家和各科學媒體(中國光學, DeepTech等)競相報道與高度評價。多次獲液晶光子學相關國際會議的“最佳論文獎”和“最佳海報獎”,受邀學術報告3次,持有美國/中國專利8項。2023年榮獲顯示領域全球規(guī)模最大的SID大會“青年領袖”獎(全球僅8人),并受邀做會議報告。擔任SID學會未來之星委員,以及OSA、AIP、ACS和Cell Press旗下8個權威期刊審稿人。
方向1:請將個人簡歷發(fā)至李教授郵箱bowen.li@uestc.edu.cn(請以“應聘+崗位名稱+姓名+高校人才網”為郵件主題和文件名)。
方向2:請將個人簡歷發(fā)至蒙教授郵箱cuilingmeng@uestc.edu.cn(請以“應聘+崗位名稱+姓名+高校人才網”為郵件主題和文件名)。
【快捷投遞:點擊下方“立即投遞/投遞簡歷”,即刻進行職位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