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南農業(yè)大學發(fā)布了2022年招聘輔導員公告,拋出待遇條件:錄用人員為事業(yè)單位編制人員。在“一編難求”的當下,這個條件可以說是相當誘人!
圖源:華南農業(yè)大學 黨委教師工作部、人力資源處網站
事實上,不少碩博人才早已盯上了高校輔導員的職位。
在今年1月份,浙江大學人力資源處官網發(fā)布了2022年專職輔導員招聘擬錄用名單的公示。根據名單顯示,一共有20名博士和20名碩士被擬錄用,另有39名博士和30名碩士進入替補。
而在替補名單中,除了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復旦大學等985高校的畢業(yè)生,還有位居QS世界大學排名第8的倫敦大學學院的畢業(yè)生。
名校碩博扎堆應聘輔導員,甚至排隊替補。內卷盡頭,除了考公,現(xiàn)在還要加上輔導員了?這篇文章我們就來說說,為什么這么多人搶著當輔導員,輔導員真的這么好嗎?
· 壹 ·
生活與工作的折中選擇
輔導員的職能主要是連接學生與學校,有不少人認為輔導員的工作就像打雜,要幫助學生解決各種問題。
事實上,輔導員在高校里也承擔著重要的角色。2006年,教育部發(fā)布《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明確指出:輔導員具有干部和教師“雙重身份”。
隨著高學歷人才越來越多,再加上高校建設發(fā)展需求,輔導員的門檻也“水漲船高”,一般都要碩士起步,但這幾乎是高校職工中最低學歷要求了。
高校競爭激烈,而且輔導員的教研任務沒有那么重,對于一心想進高?;蚰芰Σ粔蛲怀龅那舐氄邅碚f,輔導員不失為一個折中的選擇。
從客觀條件來說,吸引人才應聘輔導員的原因主要有:
01.工作環(huán)境
高校的環(huán)境通常比較好,樹木林立,湖水明凈,設有圖書館、公園、體育館等,在工作體驗上可以說是相當舒適,而且校園環(huán)境對于碩博來說也是比較熟悉的。
其次,輔導員多與學生打交道,能夠感受年輕人的活力,對于部分求職者來說也是一個吸引點;而且在高校工作的職工素質普遍比較高,同事之間的關系相對簡單,工作氛圍也會比較好。
02.工作待遇
待遇應該是求職者最看重的了。不少高校在招聘中都拋出了極具吸引力的條件,除了前文提到的華南農業(yè)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在今年的輔導員招聘中也給出了優(yōu)厚的待遇——有事業(yè)編,收入穩(wěn)定(年收入不低于18萬元),外加津貼福利,如果有子女,還能幫助解決入托入學的問題,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都相當有吸引力。
圖源:華中師范大學 人事部網站
03.自我提升
2017年,教育部修訂了《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對制定輔導員隊伍激勵保障機制,實現(xiàn)專職輔導員職務職稱“雙線”晉升等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輔導員的職業(yè)晉升提供更多機會。
圖源:教育部
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在其招聘公告中,就為輔導員考慮到職業(yè)發(fā)展問題,鋪設“三線晉升”通道,同時支持轉崗,包括專職管理干部和專任教師。對于碩士,部分高校還有輔導員專項讀博計劃,對于提升自我很有幫助。
圖源:華中師范大學 人事部網站
這么看,輔導員好像很棒啊,難怪這么多人應聘。但理想是美好的,現(xiàn)實往往不盡如人意。
· 貳 ·
活在高校里的邊緣群體
盡管有政策作為支持,但現(xiàn)實工作中,該崗位還是面臨不少困境,更有輔導員自嘲處在高校教師鄙視鏈底端。
01.“雙線晉升”困境
雖然教育部提出“雙線晉升”政策,但一項關于高校輔導員雙線晉升悖論的研究指出,在現(xiàn)實中,輔導員存在晉升“上不去”和“狹窄化”以及管理崗單線晉升等問題。輔導員們表示,盡管提供雙重機會,但就像進入別人的賽道跟別人比,他們無論選擇哪條賽道都處于劣勢。
02.日常瑣事多
輔導員的工作主要是負責校園事件和日常管理,學生有什么事都需要輔導員去處理,而這些事情常常是繁瑣的,這也是大家常說“打雜”的原因。
圖源:知乎
除去日常工作,輔導員還要面對學生糾紛、輟學甚至自殺等突發(fā)事件,這些事件就像懸在輔導員頭上的劍,說不準什么時候就來,一旦來了就要緊急處理。所以輔導員們在生活中也很難真正放松下來,實際工作壓力并不輕。
03.存在感低
工作瑣碎之余,努力不一定能被看見,引用一名輔導員的話來說就是“干了很多破事卻沒有人想起你”。如果沒有足夠的熱忱,沒有引導學生成長的使命感,很可能會懷疑工作的意義,難以堅持下去。
同時也應了解到,雖然輔導員崗位是不錯的選擇,但也不能一概而論。畢竟不同高校的輔導員待遇是不同的,甚至院系之間也差異甚大,有人累死累活,也有人樂在其中。
更重要的是,輔導員就像學生的良師益友,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優(yōu)秀的輔導員對待學生往往是以真心換真心,即使需要為學生解決的問題很多,但工作中真正讓他們感到快樂的,恰恰是來自被學生信任和需要的滿足感,而這種滿足感也為輔導員工作賦予了意義。
優(yōu)厚的待遇的確非常有吸引力,但輔導員是一門“良心活”,如果不能發(fā)掘自己工作的意義,面對瑣碎的工作,只會感到自己在不斷消耗,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學生而言,都是不負責任的。
最后,如果你有意申報輔導員崗位,關于如何應聘輔導員,可以查看高才之前發(fā)布的《公辦院校輔導員競聘指南》以及《高校輔導員的“相親”之路》。
▍往期內容
>>《“高學歷脫不了單”:為什么碩博脫單這么難?丨高才情報局第12期》
>>《教師崗位內定?不靠關系還能進高校嗎?丨高才情報局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