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一位博士,他今年畢業(yè)后直接去了省會的某所重點當了中學老師,雖然我心里已經認為他大概率是圖個編制安穩(wěn),但還是比較好奇地多問了一句:“怎么沒有去試試高校呢?”
沒想到他告訴我,他的想法其實是:“你知道嗎?你信不信未來大學老師肯定會比中小學教師更慘。因為中小學是義務教育,小孩怎么都要讀書的,但是大學老師不是,所以以后的大學生源危機反而更嚴重一些?!?/b>
乍一聽,這個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區(qū)別,似乎挺有道理。但是我仔細想想,又覺得這個「未來大學老師比中小學教師還要慘」的觀點,其實有很多不敢茍同的地方……
“中小學和高校,誰更穩(wěn)定?“
1、招聘方式的變化
遇到不少高學歷的中小學老師都是這樣想的:因為中小學有編,而高校大多是聘期考核制,所以中小學更穩(wěn)定。但是事實上,現(xiàn)在很多中小學也不再提供“真正的編制”了。比如經濟強省如江蘇,常州市經濟開發(fā)區(qū)2024年的公辦中小學教師公告,就明確寫了“員額制教師(不進編)”。
雖然高校也有“員額制”招聘,也不給編制,但學校仍可以和新來的教職工直接簽合同;而一些中小學招聘員額制教師,則是清晰地寫了“錄用的員額制教師采用勞務派遣的用工方式,與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
信息來源:常州經濟開發(fā)區(qū)社會事業(yè)局
在過去,勞務派遣的工作很少會被大學畢業(yè)生考慮,碩博作為高學歷群體也普遍有更好的選擇。但2024年,發(fā)達省市的中小學招聘新老師,即便是勞務派遣也不怕沒人去(后續(xù)官方公示資格復審的名單就有169人),可見對比大學老師,中小學的競爭性完全不低不說,崗位的穩(wěn)定性也不大如從前了。
2、學校政策的變化
除了招聘方式的去編化,現(xiàn)在各地中小學的改革進程很快,常??吹綄W校合并、縣管校聘之類的新聞,如果你是中小學的教職工,沒有人可以打包票自己近幾年不會因工作調動去往異校甚至異地。而高校的級別更高(部屬、省屬很多),變化之前,必定要經過層層上報和審批。
所以高校的大變動很少會有,省里想要合并一些低層次的公辦學校都要評估好幾年,換屆高校領導都是大新聞,雖然高校內部的人事變動每年都有,但幾個聘期下來的周期,相比中小學教師的人事政策改動,高校反應的時間其實沒有遠那么快速和頻繁……
不僅學校的穩(wěn)定性有此區(qū)別,只談具體崗位,我仍然覺得高校教職工的性價比很高。親戚家一表妹是某縣里中學的編內教師,當初也是為了編制和盡快上岸,放棄了考市區(qū)學校的機會,想要過幾年再調回市區(qū)。然而,今年一次家庭聚會時聽她提起:由于學校工作調動,已經辭掉了所帶高年級的班主任,馬上就要異地下鄉(xiāng)了……
而身在高校教書的我,甚少聽到周圍有哪個大學老師的同事工作變動會這么大,又是換學校,又是換城市,大學老師就算是借調,也大多是長期定點借調某部門……所以,綜合穩(wěn)定性來看,我認為教師職業(yè)的選擇,大學老師還是勝出一籌。
“出生率下降,中小學老師和大學老師,誰更容易受到影響?”
我看到網上有這樣一種說法:“中考分流之下,更少的人能參加高考考大學,所以大學的生源危機更大。”但就我看到的實際案例來說,中等職業(yè)院校已經有不少并入高等院校了。
7月8日,湖北省旅游學校并入湖北藝術職業(yè)學院(公辦藝術類高職)動員大會召開。
5月9日,宣城職業(yè)技術學院(省屬公辦大專)在桃花潭校區(qū)召開宣城市工業(yè)學校整體并入工作第一次推進會。
8月,原云南建設學校(中專)并入滇西應用技術大學(綜合類公辦本科),成立滇西應用技術大學西校區(qū)。
……
所以你看,高等教育的發(fā)展并不是往下,反而是在學科和各種軟硬條件的優(yōu)化升級之下,整合出更好的資源(大學)。即便是分流之下的孩子,仍然被鼓勵接受高等教育(只不過走的是職業(yè)發(fā)展的路線),考慮到社會崗位不斷上升的學歷門檻,大部分學生受迫于就業(yè)需要,大多數還是會不斷提升學歷。
什么專升本,本考研……只要家庭供得起,??飘厴I(yè)一路讀上博士的案例也不少。就算不讀到最高學歷博士,讀個職業(yè)本科、普通本科,不都還是高校嗎?所以,“少子化”和“分流”真的會影響高校很多生源嗎?我對此保留看法。
學生越來越少,這是供需關系要發(fā)生變化。它意味著對學校質量的要求將會更高,在經濟學中,這種情況“粗制濫造的產品將會被淘汰出局”。而高校之間的競爭,主要是淘汰一些沒有學科實力,跟不上時代發(fā)展,師資隊伍也沒有競爭力的院校。它們可能會被評估不合格,甚至裁撤,合并到更高級別的高校中。
但基于高校主要在碩士博士的高學歷群體中內卷,和中小學相比,我個人總結:精英化下的大學老師,未必會面臨職業(yè)危機(除非你的視野永遠向上)。即便遇到了,只要自身能力在,學歷在,視野在,或許有更多的機會擺在眼前,這怎么不是一種“跳出圍城外,不在五行中”呢?
“無論人生上到哪個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最真實的自己。”
——楊絳
